院士嘉宾
(按照日程出场顺序)
冷劲松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职务:哈尔滨工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
冷劲松,智能材料和复合材料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Foreign Member of Academia Europaea),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Member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rts),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年至1998年,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助教、讲师、副教授;1998年至2004年,历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Cranfield大学、英国Aston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04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冷劲松长期从事智能材料制备、力学分析、结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冷劲松
中国科学院院士
崔铁军
单位:中国科学院
职务:院士
崔铁军,教授,博导,IEEE Fellow。1993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东南大学电磁空间研究院院长、十三届江苏省人大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现任中国兵工学会隐身伪装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科技委某学部副主任、鹏城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张江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科技部工程科学综合交叉专家组成员、军委科技委基础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
崔铁军教授在电磁超材料和复杂目标及复杂环境电磁散射特性建模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牵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变革性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军委科技委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863主题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教育部“创新引智计划”项目、总装备部预研项目、国防973课题、国防863项目等。
出版英文专著三部:1) Information Metamaterial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1); 2) Metamaterials – Beyond Crystals, Noncrystals, and Quasicrystals (CRC Press, Taylor & Francis Group,2016); 3) Metamaterials: Theory, Design, and Application (Springer, 2009)。在Science、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roceeding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National Science Review、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X、Advanced Materials、IEEE Transactions系列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被引用43500余次,H因子106(源自谷歌学术),SCI高被引论文30篇。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研究成果多次被Nature Electronics、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ture News、Scientific American、Discovery、New Scientist、MIT-Technology Review等专题报道。
崔铁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
邬江兴
单位: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职务:主任
邬江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试验场研究院院长,“网络通信与交换技术”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带头人。先后担任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副组长、信息领域专家组副组长,国家移动通信重大专项论证委员会主任,国家重大专项任务“高速信息示范网”“中国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新概念高效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与系统开发”总体组组长,国家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专家委员会主任,“新一代高可信网络”“可重构柔性网络”专项任务编制组负责人,国家“三网融合”专家组副组长,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实施方案编制专家组副组长。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与成就奖。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年入选改革开放35周年重要活动“改革时代人物志”,2008年、2018年,其主持研制的HJD04机先后入选《改革开放30年科技成就撷英》和《改革开放40年科技成就撷英》并作为永久展品入选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邬江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瑞
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职务: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张瑞教授是新加坡工程学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和IEEE Fellow。张瑞博士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一等荣誉)和硕士学位,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业均为电气工程。2007-2009年,他在新加坡科技局资讯通信研究院担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2010年他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张瑞教授长期专注于无线通信领域的开创性研究,研究方向集中在无人机/卫星通信,无线信能同传,可重构MIMO和优化方法。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总共发表450余篇论文,谷歌学术引用次数超过70000次(H 指数超过120)。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5年至今)。获得2011年 IEEE 通信学会亚太最佳青年研究学者奖,201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青年研究学者奖,2020年无线通信技术委员会( WTC)表彰奖以及2021年IEEE 通信信号处理与计算(SPCC)技术表彰奖。获得14项 IEEE 最佳论文奖,包括 2015 年和 2020 年IEEE马可尼无线通信论文奖,2016 年IEEE 信号处理学会最佳论文奖,2017 年、2020 年和 2022 年 IEEE通信学会海因里希·赫兹奖论文奖, 2021年IEEE 通信学会斯蒂芬·O·莱斯奖等。曾担任 30 多次IEEE 国际会议的TPC Co-Chair和组委会成员,并3次担任国际重要期刊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Signal Processing 和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专刊的客座编委。他是IEEE信号处理学会SPCOM 和SAM技术委员会的委员, IEEE通信学会亚太理事会技术事务委员会副主席。 他曾担任国外重要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Gree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Series)、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和 IEEE Transactions on Gree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的编委。目前, 他正担任国际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的编委。他曾担任国际期刊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 指导委员会成员,以及 IEEE信号处理学会和IEEE通信学会的特聘讲师。
张瑞
新加坡工程学院院士
大会嘉宾
(按照日程出场顺序)
闻库
单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职务:理事长
闻库,教授级高工,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
历任山东省电信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山东省数据通信局局长、邮电部电信总局网管中心主任、邮电部科技司副司长、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新闻发言人。
闻库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理事长
杨泽民
单位:工信部信通院
职务:(退休前院长)
1991年获英国萨瑞大学电子电工远程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学位。
在计算机通信与远程信息处理技术、通信网络架构设计、和标准化和ICT产业政策研究等领域有多年工作经历。
1982年——2001年,历任原邮电部/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工程师、研究室主任至所长。
2001年-2011年任信息产业部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院长;
2011年-2022任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杨泽民
工信部信通院(退休前院长)
马红兵
单位:中国联通
职务:科创部总经理
马红兵,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总经理、中国IMT-2020/IMT-2030推进组成员、GSMA TG成员、工业与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移动与无线及卫星通信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无线电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工作,研究方向包括5G、6G网络组网技术研究及毫米波、智能超表面等关键技术创新应用;曾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项;已发表论文近百篇。
马红兵
中国联通 科创部总经理
丁海煜
单位:中国移动研究院
职务:副院长
丁海煜,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专委会委员,北京通信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3G、4G、5G、物联网等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研究,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是TD-SCDMA、TD-LTE和5G新技术创新和试验等国家重大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近年来获得中国通信学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颁发的奖项十余项。在新一代移动信息通信技术与系统研究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丁海煜
中国移动研究院 副院长
陈运清
单位:中国电信研究院
职务:副院长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信运营宽带网络领域的研究,曾获2008年度政府特殊津贴,目前任北京通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学会 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信科技委数据专业组副组长、中国互联网协会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CSA TC614“网络 5.0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在未来网络、下一代互联网、IP网络架构、高智能网络等子领域均有较深厚的研究和积累。
陈运清
中国电信研究院 副院长
张万春
单位:中国电信研究院
职务:副院长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信运营宽带网络领域的研究,曾获2008年度政府特殊津贴,目前任北京通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学会 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信科技委数据专业组副组长、中国互联网协会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CSA TC614“网络 5.0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在未来网络、下一代互联网、IP网络架构、高智能网络等子领域均有较深厚的研究和积累。
张万春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
向际鹰
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职务:首席科学家
向际鹰博士,现任中兴通讯公司首席科学家。先后从事无线3G、4G、5G、B5G和6G相关研发工作,对基带、射频、软件、集成电路都很熟悉,所提出和推动的SDR、Cloud Radio、局部动态Mesh、Pre-5G、矢量处理器基带芯片技术,相关产品先后产生数千亿的产值。获2016年MWC(世界通讯会议)双料奖,为当年全球最佳移动方案。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及技术发明奖多项。并先后获得中国通讯产业技术贡献人物、中华杰出工程师等称号。申请专利,发表论文多项,代表公司在国际会议和论坛上多次发言。
向际鹰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科学家
金石
单位:东南大学
职务:副校长
金石,男,生于1974年12月,2007年获东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受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资助,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东南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长期围绕5G/6G移动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物联网理论与关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50余件,出版专著2部,教材1本。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IEEE通信学会莱斯奖、IEEE信号处理学会最佳青年作者论文奖、China Communications最佳论文奖、Electronics Letters最佳论文奖、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最佳青年作者论文奖、以及十个国际重要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2014至2020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9和2020年两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
金石
东南大学 副校长
司黎明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
职务:副院长
司黎明,工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从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工作内容涉及电磁场理论、太赫兹技术与应用、天线理论与技术和雷达仿真与目标识别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和青年)、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973、863、民用航天、企事业单位等科研项目 30 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 SCI/EI 收录学术论文 80 余篇,申请和授权专利 20 余项。现为 Electronics 期刊编委会成员、天线学报期刊编委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议人、教育部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科委科技专家、中国计量测试协会电子计量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工智能计量协同创新生态伙伴联盟理事会理事、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理事、中国材料学会超材料分会青年理事,以及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Optics Express、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Electronics Letters、《中国科学》、《电子学报》、《科技导报》、《雷达学报》、《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专家。
司黎明
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副院长
张忠皓
单位:联通研究院
职务:技术专家
张忠皓,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联通研究院技术专家,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曾先后主持、参加移动通信系统相关课题研究、标准制定、设备验证、网络应用方向研究课题,目前负责6G技术领域创新研究。
张忠皓
联通研究院 技术专家
袁弋非
单位:中国移动研究院
职务:首席专家
袁弋非, 清华大学本科和硕士,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曾就职于美国朗讯贝尔实验室和中兴通讯,现在中国移动研究院担任首席专家,负责5G-A/6G无线传输前沿技术研究。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信部无线与卫星通信委员会委员,获IEEE通信协会亚太杰出论文奖。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China Communications编委,《汉斯-无线通信》期刊主编,3GPP NOMA (非正交多址)Study Item 报告人,IMT-2030 新型多址接入任务组组长和RIS任务组副组长。撰写出版中文/英文专著9部,美国授权专利60余项
袁弋非
中国移动研究院 首席专家
李南希
单位:中国电信研究院
职务:高级工程师
李南希,高级工程师,201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并于同年入职中国电信研究院。主要从事3GPP国际标准化工作及无线新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包括5G物理层技术,可重构智能表面技术等,目前担任3GPP Rel-18覆盖增强项目报告人。在职期间,提交3GPP国际标准提案80余篇,申请/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6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专著1本。曾获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电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李南希
中国电信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张建华
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职务:教授
张建华,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联合创新中心主任、通信学会会士、科技部科技冬奥重点实施专项总体组专家、IMT-2030技术组信道测量与建模任务组组长、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RISTA)副理事长和RISTA软件与算法组组长等;曾担任ITU-R IMT-2020(5G)信道模型起草组主席,负责起草了全球5G系统评估的信道模型国际标准;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4篇获最佳论文奖。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1项获国家专利优秀奖。被采纳提案50余篇,从4G到5G形成ITU和3GPP信道模型的国际标准5项;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计划资助;先后2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通信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无线电管理科学技术一等奖,茅以升青年科技奖和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励。
张建华
北京邮电大学 教授
张朝阳
单位:浙江大学
职务:教授
张朝阳,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师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信息处理与通信网络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担任国家IMT-2030(6G)推进组无线AI任务组组长、国家科技部“多模态网络与通信”重点专项2022年度指南编写专家组专家,IEEE通信学会南京分会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委会副主任,以及IEEE Tra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18-)、IEEE Trans. on Communications (2014-2019)等多份国际期刊编委,WCSP 2018 / 2013、Chinacom 2008等多个国际会议TPC Co-Chair,PIMRC 2021 Workshop on Native-AI Empowered Wireless Networks和VTC-Spring 2017 HMWC Workshop General Chair, Globecom 2014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mposium Co-Chair,以及Globecom 2021 Workshop on Native-AI Wireless Networks、VTC-Fall 2017 Workshop on NOMA 、APCC 2018等大会特邀报告人 / 主旨报告人。
张朝阳
浙江大学 教授
戴凌龙
单位:清华大学
职务: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挂职)
戴凌龙,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挂职),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IEEE Fellow。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传输理论与技术,包括大规模MIMO、智能超表面、毫米波/太赫兹通信、无线AI、电磁信息论等。发表期刊论文80余篇,获谷歌学术引用18700余次,单篇最高2600余次。曾获2011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7年IEEE通信学会亚太杰出青年学者奖、2019年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020年IEEE通信学会伦纳德•亚伯拉罕奖、2022年IEEE通信学会莱斯奖、2022年IEEE ICC最佳演示奖。曾先后5次获IEEE ICC等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020-2022连续三年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
戴凌龙
清华大学 研究生院副院长(挂职)
孙程君
单位: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
职务:高级总监
孙程君博士,目前是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 先行研究和标准部部长、高级总监,负责三星电子大中华区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先行研究以及标准化工作。他于1997年,1999年和200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分别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在2003年1月加入了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工作,曾经参与了3G、4G以及5G的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以及标准化工作,并且拥有200多件包括3G、4G以及5G的标准化专利,并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目前正在领导着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的先行研究和标准化团队,进行着5G-Advanced以及6G通信技术研究以及标准化工作。
孙程君
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 高级总监
吴志坤
单位:高通
职务:高级研发工程师
吴志坤,高通中国无线研发部门高级研发工程师。分别于2014年和2019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得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和博士学位。曾在索尼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担任两年无线研究员。目前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反射面和低功耗通信。
吴志坤
高通 高级研发工程师
杜滢
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职务:移动通信创新中心 副主任
杜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通信创新中心,正高工程师,一直从事移动通信领域无线新技术研究和国际标准化工作,现任IMT-2020(5G)推进组3GPP工作组副组长和IMT-2030(6G)推进组标准和国际合作组副组长。
杜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移动通信创新中心 副主任
程强
单位:杭州市钱塘区信息高等研究院
职务:副院长
程强,男,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江苏省首批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并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以及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资助。在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 on AP等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81余篇,SCI他引6715次,高被引论文21篇, h指数56。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项目,拥有一项美国专利和14项国内专利。研究工作入选2014年和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均排名第4)、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1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3)和202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现为国家部委专家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IEEE高级会员,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成员。曾任2008年和2010年度国际超材料研讨会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席, 多个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并受邀在多个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目前担任Frontier in Nanotechnology、Scientific Report等三个刊物的编委,并担任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Communication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审稿人。
程强
东南大学教授
苏昕
单位: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职务:资深工程师
苏昕,博士,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NR、LTE/LTE-A等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物理层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曾作为骨干人员参与了我国主导的TD- LTE/LTE-A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以及5G系统多天线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推进工作。曾担任IMT-2020(5G)推进组大规模天线专题组组长,目前为IMT-2030(6G)推进组通信感知一体化专题组副组长。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承担了针对4G、4G增强、5G及6G系统多天线技术的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863项目工作。现阶段的主要工作集中于3GPP NR FeMIMO相关的研究和标准化推进,以及6G系统多天线技术的预先研究、技术验证及标准推进工作。
苏昕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资深工程师
武庆庆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职务:副教授
武庆庆,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系副教授、国家优青(海外)、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AI-2000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IEEE通信学会亚太最杰出青年学者,获得IEEE通信学会最佳青年论文奖、IEEE通信学会亚太杰出论文奖、中国通信学会优博论文奖、IEEE ICCC最佳论文奖、WCSP最佳论文奖、IEEE CL优秀编委奖等,谷歌学术引用1.7万余次。
武庆庆从事6G智能反射面(IRS)、无人机空地网络、大规模智能物联网的研究。发表IEEE期刊论文100余篇、6G白皮书1部、专著/章节4部。担任IEEE TCOM/CL/WCL等权威期刊编委,以及IEEE JSAC客座主编,先后9次担任IEEE期刊6G智能反射面/超表面等专题的客座编委,10余次担任IEEE ICC/GC等旗舰会议研讨会主席,2020年共同创立了IEEE通信学会智能超表面和空地通信2个新兴技术倡议委员会,并受全球首个6G研究与创新中心等邀请作特邀报告并担任芬兰国家级6G旗舰计划(6G Flagship Program)-白皮书国际专家组成员。2021年受邀担任IEEE通信学会亚太首届青委会主席。
武庆庆
上海交通大学 副教授
Arman Shojaeifard
单位:InterDigital Inc.
职务:R&I Senior Manager
Dr Arman Shojaeifard has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protocols, and architectures. He is currently an R&I Senior Manager at InterDigital, responsible for the radio interface R&D at the Future Wireless Europe lab. He also serves as the Chair of the ETSI Industry Specification Group on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 (ISG RIS). He served as the Technical Manager of the Innovate-UK/CELTIC-NEXT European collaborative R&D project on AIMM (AI-enabled Massive MIMO) between 2018-2022. Prior to InterDigital, he was a Principal Researcher and 3GPP RAN1 WG Delegate at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lc. He received his PhD degre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rom King’s College London in 2012.
Arman Shojaeifard
InterDigital Inc. R&I Senior Manager
Ertugrul Basar
单位:Koc University
职务:Associate Professor
Dr. Ertugrul Basar received his Ph.D. degree from Istanbul Technical University in 2013. He is currently an Associate Professor with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Koç University, Istanbul, Turkey and the director of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Laboratory (CoreLab). He had visiting positions at Ruhr University Bochum, Germany (2022, Mercator Fellow) and Princeton University, USA (2011-2012, Visiting Research Collaborator). His primary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beyond 5G and 6G wireless network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systems,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 index modulation, waveform design, and signal processing for communications. In the past, Dr. Başar served as an Editor/Senior Editor for many journals including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2016-2022),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2018-2022), Elsevier Physical Communication (2017-2020), and IEEE Access (2016-2018). Currently, he is an Editor of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He is a Young Member of Turkish Academy of Sciences (2017) and a Fellow of IEEE (2023). He is the author/co-author of around 130 international journal publications and 7 patents that received around 10K citations. He is the founding Academic Chair of the IEEE ComSoc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itiative on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
Ertugrul Basar
Koc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刘元玮
单位: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职务:Associate Professor
Yuanwei Liu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with the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Hi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NOMA, RIS,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s, and machine learning. He received 14,000+ citations in Google Scholar with an h-index is 54. He received several research awards, including Web of Science Highly Cited Researcher 2021 and 2022, the 2020 IEEE ComSoc Outstanding Young Researcher Award for EMEA, the 2020 Early Achievement Award of the IEEE ComSoc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mputing for Communications (SPCC) Technical Committee, the 2020 Early Achievement Award of IEEE Communication Theory Technical Committee, the 2021 IEEE ComSoc Best Young Professional Outstanding Nominee, 2022 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dio Science Young Scientist Award, the co-recipient of the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 in IEEE VTC2022-Fall, the Best Paper Award in ISWCS 2022 and IEEE SPCC Best Paper Award. Yuanwei Liu received several research recognization, including listing among the World’s Top 2% Scientists by Stanford University from 2020 to 2022, 2022 AI 2000 Most Influential Scholar Honorable Mention in Internet of Things. Yuanwei Liu is an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Society Distinguished Lecturer, the academic Chair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Multiple Access Emerging Technology Initiative, He serves as a Senior Editor of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an Editor of the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the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He serves as the Guest Editor for IEEE JSAC on Next Generation Multiple Access, IEEE JSTSP on Signal Processing Advances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IEEE Network on Next Generation Multiple Access for 6G. He has served as the Publicity Co-Chair for VTC 2019-Fall, Symposium Co-Chair for Cognitive Radio & AI-Enabled Networks for IEEE GLOBECOM 2022 and Communication Theory for IEEE GLOBECOM 2023. He serves as the chair of Special Interest Group (SIG) in SPCC Technical Committee on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next generation multiple access, the vice-chair of SIG WTC on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 for Smart Radio Environments.
刘元玮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Associate Professor
Marco Di Renzo
单位:CNRS – CentraleSupélec, Paris-Saclay University
职务:CNRS Research Director (Professor), Head of Group
Marco Di Renzo is a CNRS Research Director (Professor) and the Head of the Intelligent Physical Communications in the Laboratory of Signals and Systems at Paris-Saclay University – CNRS and CentraleSupelec. He serves as the Coordinator of th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Area of the Laboratory of Excellence DigiCosme, and as a Member of the Admission and Evaluation Committee of the Ph.D. School of Paris-Saclay University. He is a Fulbright Fellow at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USA; a Fellow of IEEE, IET, AAIA, Vebleo; an Ordinary Member of EASA and the Academia Europaea; and a Highly Cited Researcher. He received the 2022 Michel Monpetit Prize from the French Academy of Sciences. He serves as the Editor-in-Chief of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Marco Di Renzo
CNRS – CentraleSupélec, Paris-Saclay University CNRS Research Director (Professor), Head of Group
Dinh Thuy PHAN HUY
单位:Orange
职务:Research Project Manager
Dr. Dinh-Thuy PHAN HUY is currently a research project manager in Orange Innovation/Networks entity. She received the degree in engineering from Supelec, in 2001, and the Ph.D. degree in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pplied Sciences of Rennes, France, in 2015. In 2001, she joined France Telecom R&D (now Orange Innovation), Châtillon, France. She has contributed to and led several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jects on 5G. She is co-inventor of more than 40 patents. She is the recipient of the “Prix Irène Joliot Curie 2018 – catégorie Femme-Recherche-Entreprise” from the French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She is a Senior Orange Expert and an IEEE senior member.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6G. She is currently involved in Hexa-x EU project on 6G, in RISE-6G EU project on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 (as workpackage leader on sustainability and security), in the IEEE Emerging Technology Initiative on RIS (as industry liaison officer), and in the ETSI ISG RIS.
Dinh Thuy PHAN HUY
Orange Research Project Manager
段向阳
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职务:副总裁、无线架构总经理
段向阳,教授级高工,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中兴通讯副总裁、无线架构总经理,兼国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边缘计算分会,物联网分会副主委,广电总局科技委委员,电信科学编委。负责中兴通讯无线系统技术规划和预研,技术合作,6G整体工作等。拥有超过二十年的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经验,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申请专利超三十项。
段向阳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无线架构总经理
孙震强
单位:中国电信研究院
职务:资深专家
孙震强博士,教授级高工,现任中国电信研究院资深专家,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北京邮电大学客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负责过多项国家课题,出版书籍3部,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获得20余项专利和标准立项。目前的研究方向是移动网络技术、网络智慧运营和无线频谱工程等,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G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2020YFB806700”。
孙震强
中国电信研究院 资深专家
王欣晖
单位:中兴通讯
职务:中兴通讯副总裁,标准与工业关系总经理
王欣晖,中兴通讯副总裁,至2000年加入中兴通讯,从事无线通信系统的软件开发和系统设计,于2006年起从事标准化工作,有20多年标准化从业经验,连续三届当选为3GPP TSG GERAN副主席,是中国通信学会无线移动通信委员会委员,IMT-2020(5G)推进组专家组成员,IMT-2030(6G)推进组专家组成员,CCSA理事会成员、CCSA技术管理委员会成员,以及CCSA TC5副主席。
王欣晖
中兴通讯 副总裁,标准与工业关系总经理
杨帆
单位:清华大学
职务:教授
杨帆,清华大学教授,电子工程系微波与天线研究所所长(2011-2020年),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RISTA)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现代天线理论、设计与测量,新型电磁材料探索和应用,电磁场数值算法与优化,以及应用电磁系统研究与开发。已承担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等多个重大国家科研项目,并主持建设清华大学电磁实验中心。已出版6本学术专著,百余篇期刊论文。其中SCI已收录129篇,IEEE期刊论文91篇。SCI他引30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已授权12项,含2项美国专利;实现发明专利转让2项。多次在国内、国际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并组织专题论坛,在IEEE国际天线与传播年会等国际会议上开设专业课程十余次。2017年被IEEE天线与传播学会遴选为杰出讲师。2018年被IEEE遴选为IEEE Fellow,被ACES遴选为应用计算电磁学会ACES Fellow。
杨帆
清华大学 教授
李龙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职务: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李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材料分会常务理事,JSPS学者。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和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主要从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电磁超材料、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电磁兼容、新型天线与微波器件、OAM涡旋波等领域,已发表SCI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担任IEEE Xi’an Section MTT Chapter副主席,陕西省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李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骆欢
RISTA理事长
骆欢
RISTA理事长